长阳素有“歌舞之乡”的美誉,长阳民歌、长阳南曲、巴山舞被誉为“长阳文化三宝”,奇石、盆景、根艺被誉为“长阳文化产业三宝”。长阳巴山舞获全国广场舞蹈大赛金奖,大型土家族婚礼歌舞剧《土气巴人》获国家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。2006年,土家族《撒叶儿荷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并于2007年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广场舞蹈大赛群星奖。
2008年,由长阳县“农民兄弟”王爱民、王爱华、苗族姑娘组成的“土苗兄妹”荣获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原唱金奖。长阳民歌长阳民歌以其丰富的演唱内容、灵活的演唱形式、高亢、洪亮、激昂的演唱风格,与南曲、巴山舞一起,被誉为长阳文化的“三宝”。长阳民歌主要有劳动歌和情歌。劳动歌曲在劳动中产生,在劳动中歌唱。不同的劳动方式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劳动歌曲。
8、源远流长的 土家族摆手舞有哪些记载?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和古老习俗的舞蹈。摆手舞又称“示巴”、“示巴”,产生于土家族的祭祀仪式,主要流传于湘西的龙山、永顺、保靖、古丈四县。土家族摆手舞历史悠久,据说是由白虎舞和巴渝舞演变而来。《华阳国志·八志》记载巴适勇猛犀利,载歌载舞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前弟子昂起头,世人称之为武攻王,歌前唱,歌后舞。所以武林高手把《周》里的歌舞砍掉了,就是巴渝舞,白虎舞就是巴渝舞的前身。
此外,杜佑《将军典》中记载的巴渝舞乐中的“矛”“弩”与摆手舞中的“甲”“行”“弓射箭”等军舞如出一辙,故推断摆手舞与巴渝舞同源异支,起源于周朝。民间有很多传说。一般来说,彭公领兵打仗,为了鼓舞军威和士气,会命令部下用歌舞来引诱敌人,或者用摇手、唱歌来驱走乡愁。战斗胜利后,这种摇摆舞流传到民间。也有人说土家族人爱歌舞,摆手舞纯粹是土家族自娱自乐的艺术活动。
9、 土家族的风俗有哪些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,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。土家族自称“白虎女王”,以白虎为祖,家家神社常年有雕白虎,每到一处都不忘供奉。土家族日常主食是谷类、大米等。菜品以酸辣为主。服饰方面,土家族人节俭,喜欢宽松,传统材质多为蓝绿色的土布或亚麻。土家族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房和土坯房。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。男女自由恋爱后,经双方父母同意,十位老师见证,即可结婚。
土家族里有很多禁忌,比如成年男女禁止坐板凳:禁止用火坑和三脚架,以免亵渎神明。语言,书生家自有语言,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,分支不确定。因为大部分人长期与汉族生活在一起,所以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和汉文。湖南只有永顺、龙山、古丈等聚居区还完整保留着十种语言。这个民族没有文字,通用汉语。服装,上层家庭女装为大袖短外套,左外套敞开,卷2~3层蕾丝,包边筒裤:男装为双排扣上衣。
10、 土家族摆手舞的详细解释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。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,有一个专门用于摆手舞的“画廊”,土家族称之为“摆手舞馆”。来凤县社米湖,位于酉水河畔,是摆手舞的故乡。“手摇堂”的地面镶嵌着石头,平整光滑。中间种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或松柏树。“手摇堂”又称“神堂”,是祭祀祖先的地方。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,人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,摆手舞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。
为了营造热闹的气氛,土家族要放炮,中间的桂树或松树上挂红灯,树下挂大锣,放大鼓,一人敲锣打鼓。每个人都会按照锣鼓的节奏围着树跳舞,摇摆舞有“单摆”和“双摆”。舞者随着领舞者的信号改变队形和动作,在挥杆法中,大部分是向前挥杆,也就是挥右手时会离开右脚,挥左手时会离开左脚,俗称“挥同手”。